1. 學習外語難
只有在你不想學的時候學一門語言才困難。學一門語言耗費時間,但是并不難。你主要的是需要聽和閱讀。相信我,就是那么簡單。我已經學過很多次了。很快你就會體會到懂另一門語言的滿足感。不知不覺你就會說了。是那種常見的教授語言的方式使得語言學習讓人難以喜歡。
2. 你必須有學習語言的天賦
不,你不一定非得有學習語言的天賦。任何想學語言的人都可以學。在瑞典和荷蘭,大部分人不止會說一種語言。他們不可能都有語言天賦。北美的外國運動員通常比那些在更正式的學習環境中的人更快地學習說英語。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是態度而不是天資決定成功。
3.你必須生活在所學外語的環境中
一些移民到北美的人頂多學會說磕磕絆絆的英語。然而我們在其他國家遇到過說一口完美英語的人。1968年,我在香港的時候學會了講流利的普通話,那里很少有人講普通話。有了互聯網,語言內容對每個有電腦的人來說都可以得到,你可以把內容下載到你的iPOD然后再聽。你住在哪里并不是一個障礙。
4.只有孩子才能很好的學會說外語
最近的大腦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到老都會很好的保持可塑性。比方說,失去視力的成年人必須學一門新語言-布萊葉盲文。成年人有廣泛的母語詞匯,與兒童相比更有語言學習的優勢。55歲以后我學過4門外語,成年人只需要像孩子那樣愿意嘗試并渴望溝通,不要害怕嘲笑。
5.要學外語需要接受正規的課堂教學
這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上課或許很經濟,也是與他人見面的好地方,課堂有著歷史和傳統上的價值。不幸的是,課堂不是一個有效率的學習語言的地方。課堂上學生越多越沒效率。語言不是教的,語言只能學。理論化的語法講解晦澀難懂,難以記住,要想運用就更難了。訓練和練習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令人厭煩的。大多數孩子畢業的時候不能用他們已經學了10年或者10幾年的語言交流。
6.要想學你就需要開口說(我沒有人可以與之說)
說語言通常是語言學習的目標,但可以等等再開口說。一旦你學會了這門語言,你會找到說的機會。你學語言時,聽更加重要。盡量只挑一些“手頭的”短語來說可能只會讓你陷入困境。如果你遇到一個說母語的人,你會不可避免的花費你的大部分時間來聽,除非你已經懂這門語言了。你不需要為了學習而說,你需要為了說而學習。
7.我很想學,可是我沒時間
你排隊等候花的時間,乘公交車上下班的時間,在房子周圍做事的時間,去散步的時間,這些時間怎么樣?為什么不用這些時間聽聽你下載在iPOD上的語言?一旦你開始,即使每天10分鐘或者15分鐘,不久就會增加到每天30分鐘或一小時。如果你相信你會取得巨大的成果,如果你很喜歡做這件事,就像我一樣,你會找到時間。